有效扩大内需,投资消费要协同发力
2025-11-03 13:28 来源:证券之星阅读量:8932
10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释放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信号,为下一阶段的宏观政策实施指明了重要方向。
发布会介绍,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加快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投放。截至目前,5000亿元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共支持2300多个项目。此外,近期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了2000亿元专项债券额度,专门用于支持部分省份投资建设,助力扩大有效投资。
而在消费方面,发布会透露,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加快健全生活性服务业多样化发展机制政策文件,力争推出一批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硬招、实招。
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扩内需已然成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二十届四中全会再次明确,“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在消费政策的表述上,对比“十四五”规划强调“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十五五”建议则着重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并要求“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而这次发布会表明,扩内需必须在系统观念的加持下,推动投资与消费两大引擎协同发力。
有效投资是扩内需的“压舱石”。
此次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创下投放速度新高,全部用于补充2300多个项目的资本金,成功撬动约7万亿元总投资,展现了政策工具的精准效能。
而资金的投向兼具战略纵深与民生温度,既聚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又覆盖交通、能源、水利等传统基建短板,夯实经济运行基础。加之2000亿元专项债券额度的定向支持,形成了“政策资金引导、社会资本跟进”的良性循环,为扩大有效投资提供了坚实支撑。
这种投资布局,既能解当下项目资本金不足的燃眉之急,更着眼于长远发展动能的持续培育。
相比投资,消费则是扩内需的“发动机”。
在当下的消费领域,不难发现,服务消费的崛起是一个鲜明特征。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已提升至46.8%,生活性服务业更是开辟出了多个万亿级市场空间。
从二次元IP引领的情绪消费升温,到到家服务从基础保洁延伸至宠物托养等细分领域,再到文体旅消费的活跃,服务消费正以多元化供给对接民众美好生活需求。
发改委即将推出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政策文件,针对性破解人才供给不足、标准不完善等瓶颈,有望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让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更加凸显。
扩内需对于我国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有效扩大内需绝非投资与消费的简单加总,而是要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与协同增效。
一方面,投资为消费创造条件和场景。
对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的投资,催生了线上消费、智慧生活等新业态;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缩短了时空距离,促进了旅游消费和跨区域商贸流通;对城市更新、消费基础设施的投资,直接改善了消费环境。
显而易见,如果没有相应的基础设施和产业投资支撑,许多新型消费、服务消费将难以实现。
另一方面,消费为投资指引了方向,也提供了最终市场。
消费结构的升级变化,向供给侧传递着最真实的需求信号。服务消费的蓬勃发展和多样化趋势,明确指引着资本和社会资源应向生活性服务业和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等与消费升级相关的制造领域倾斜。
实践证明,只有紧扣最终消费需求的投资,才能避免无效和过剩,形成可持续的经济循环。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