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药康网 >> 聚焦

姚记科技再遭实控人减持!多业务下滑考验转型成色

2025-07-25 14:39 来源:证券之星阅读量:16742   

姚记科技正站在转型与调整的十字路口。虽然其“扑克牌+游戏+营销”三驾马车构成了一定的多元格局,但三大业务齐跌的现实反映出其增长节奏呈现放缓态势。毛利率的改善难掩营收和利润端的持续疲软,所谓“数字娱乐”战略尚未撑起足够的增长预期。

2025年7月24日,上海姚记科技有限公司发布股份减持计划预披露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兼实际控制人姚朔斌及其一致行动人姚文琛、姚晓丽、玄元基金和阿巴马基金,计划自公告披露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不超过1252.4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其中,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1%,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2%。本次减持主要出于相关股东的个人资金需求。

公司在公告中强调,本次减持不会对公司控制权结构造成影响,也不会对治理结构或持续经营能力产生实质性冲击。减持股东将依据市场行情、股价波动等因素灵活决定是否实施及如何实施,减持的具体时间、数量与价格仍具不确定性。

事实上,这并非今年控股股东首次减持股份。早在2025年6月11日,公司便披露姚朔斌、姚晓丽与姚文琛等人合计减持170万股,占总股本约1.01%。其中,泰润基金清仓减持70万股,阿巴马基金则减持100万股。减持消息发布后,姚记科技股价从6月11日的32.97元跌至6月23日的26.19元,累计跌幅超过17%。此次再次抛出减持计划,或将引发市场对公司未来经营预期的进一步担忧。

控股股东接连减持,其背后或隐含对公司业绩前景的保守判断。作为姚记科技的创始团队,相关股东自上市以来已持股长达14年,在当前节点频繁套现,或反映出对未来盈利能力和增长空间的信心不足。

三大主业齐跌,增长引擎失速

姚记科技的前身为姚记扑克,成立于1994年,是国内扑克牌行业的龙头企业,并于2011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扑克第一股”。近年来,公司完成从传统制造向综合娱乐的转型,已形成“扑克牌+移动游戏+互联网营销”三大业务并举的战略格局。依托“大娱乐”战略,公司持续拓展移动端和线上营销赛道,试图构建以移动游戏为核心驱动力的协同增长体系。

尽管转型方向明确,财务表现却未能持续匹配战略预期。2020年至2023年,姚记科技营业收入从25.62亿元增长至43.07亿元,呈现阶段性上行态势。然而,2024年收入大幅回落至32.71亿元,同比下降24.04%;2025年一季度收入为7.79亿元,同比再降20.67%。净利润方面,2020年曾达到10.93亿元的峰值,此后持续下滑,2022年降至3.49亿元,2023年短暂回升至5.62亿元,2024年又下滑至5.39亿元,同比减少4.17%;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为1.47亿元,同比下降6.7%。整体来看,公司已由此前的高速扩张期进入增长乏力、盈利承压的调整阶段,业绩波动性显著加大。

从收入结构分析,2024年三大主力业务表面贡献均衡:数字营销11.42亿元,占比34.91%;扑克牌业务10.82亿元,占比33.07%;游戏运营10.15亿元,占比31.04%;其他业务收入0.32亿元,占比不足1%。但细看各业务,均不同程度下滑:数字营销收入同比下降40.25%,游戏运营下降17.20%,连传统优势扑克牌业务也仅持平微降0.75%。边缘业务则加速萎缩,收入下跌59.34%。整体来看,三大支柱业务同步走弱,核心业务稳定性正面临较大挑战。

总体来看,姚记科技正站在转型与调整的十字路口。虽然其“扑克牌+游戏+营销”三驾马车构成了一定的多元格局,但三大业务齐跌的现实反映出其增长节奏呈现放缓态势。毛利率的改善难掩营收和利润端的持续疲软,所谓“数字娱乐”战略尚未撑起足够的增长预期。

在此背景下,控股股东的连续减持动作,既是对增长逻辑的隐忧,也将对市场信心构成一定影响。若公司无法尽快稳住主营、挖掘新增量,其转型进程可能面临增长动能不足、可持续性存疑的挑战。

姚文溪

吴雪

NEWS

NEWS TODAY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