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百亿基金,连投生物公司
2024-05-06 15:26 来源:投资界阅读量:6263
“牙茅”“眼茅”“医美茅”……过去,业内将几家盈利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比作各自所在细分领域的茅台。
而如今,真正的茅台来了。
近日,青岛星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战略融资,由茅台基金公司所管理的茅台科创基金投资。2023年,茅台参投的金石基金还投资了多肽药物核心原料企业成都泰和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和伟业”)。2022年,贵州茅台医院开业,是一家投资19亿元、按三甲综合标准建设的医院。总的来说,茅台正在生物医药领域进行着大手笔投资。
与茅台相似,多家白酒企业已将生物医药作为重要投资方向,即使不差钱,也期望通过多元化投资寻找新增长点。
茅台百亿基金,
连投生物技术
近几年里,茅台在消费领域频繁进行跨界合作,与蒙牛联名的茅台冰淇淋、与瑞幸联名的酱香拿铁、与德芙联名的酒心巧克力……产品销售火爆、迅速出圈。
产业投资领域,茅台也加快了跨界脚步,2023年以来先后投资了三只基金,均将生物技术纳入其投资领域。
2023年8月,茅台参与投资的招华基金和金石基金完成备案,与招商局资本、金石投资合作,总规模均为55.1亿元,茅台分别认缴50亿元。两只基金的投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大消费等领域的投资机会。
2023年10月,茅台科创基金完成备案,公开资料显示,基金由茅台集团和茅台基金公司共同出资,总规模2亿元。
几只基金设立后就迅速出手。
2023年11月,泰和伟业完成近3亿元A+轮融资,由茅台金石基金领投,启明创投、弘晖基金、嘉远资本跟投,原股东高瓴创投、中金启辰基金、广发信德继续跟投。
泰和伟业成立于2013年,是多肽药物核心原料领军企业。公司推出的保护氨基酸系列、非天然保护氨基酸系列、片段肽系列、氨基酸树脂、GLP-1侧链及其原料等上千种产品均属于业内*水平,帮助公司快速签约了全球上百家药企及CDMO客户。
2024年4月,星赛生物完成战略融资,引进茅台科创基金作为战略投资方。
星赛生物聚焦单细胞分析和分选领域,创新提出“拉曼组”概念,并依托“拉曼组”技术,自主研发了一系列单细胞拉曼分析/分选仪器。星赛生物仪器产品突破了传统“先养后筛”的研究范式限制,为从环境样品出发、免培养、基于“原位”代谢功能的微生物资源挖掘、工业菌种选育、合成生物学大体系突变体库筛选等重大产业需求提供了全新的仪器工具;“拉曼组”也有望成为生物制造和合成生物学产业的一种新型大数据。
此外,茅台科创基金还在2024年1月投资了贵州一家新能源企业。也就是说,三只基金成立后的半年里,接连投资了几家硬科技公司。
事实上,早在2014年,茅台酒成立了茅台基金公司,作为旗下主要投资机构。过去10年里,茅台基金公司投资了白家食品、李子园、嘉美包装、中国盐业等企业,整体上以食品饮料等大消费行业公司为主,与主业接近。
这一布局从2023年三只新基金成立发生改变:三只新基金规模大,总认缴额达到百亿,其中两只基金与专业投资机构合作,使资金进一步实现市场化运作。同时,投向生物医药与新能源,所投资的行业跨越幅度更大;且新基金成立后以生物技术公司投资为开端,半年内投资的3家公司就有2家生物技术公司,足见生物领域在跨界投资中的重要地位。
酒企做LP,
“组团”投资生物医药
不只是茅台,其他多家白酒企业也将生物医药作为重点投资领域,其中部分企业还“组团”投资。
泸州老窖是其中最活跃的企业之一,公司组建投资类子企业,并向其发起的母基金出资,以布局股权投资市场。经过多年耕耘,这些子企业已在股权投资市场崭露头角,甚至进入一些媒体评选的投资榜单。
2024年2月,新成立的泸州市壹期产业引导基金发布公告,招募子基金管理人。泸州市壹期产业引导基金是由当地国资平台以及泸州老窖旗下投资平台璞信资本、璞泉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母基金,计划总规模50亿元,首期认缴规模10亿元。
公告显示,基金主要投向白酒、能源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医药健康、航空航天、机器人等重点领域,支持新兴产业培育和优势特色产业优化升级。
据了解,泸州市壹期产业引导基金由璞泉公司管理,作为泸州老窖集团旗下的专业化基金管理公司,璞泉公司在管私募基金10只,管理资金规模约23亿元,投资方向聚焦在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军工、生物医药等领域。
泸州老窖旗下还有另一大投资平台金舵投资平台“金舵投资”。截至2023年底,金舵投资在股权投资领域直接或间接参与投资的各类基金共15只,穿透投资项目181个,其中已上市项目34个,处于申报期项目5个。
在南京,洋河股份和今世缘两家企业“组团”投资生物医药。
2023年1月,洋河股份发布公告,公司出资30亿元参投的华泰洋河母基金已通过备案。截至目前,华泰洋河母基金先后投资了7只子基金,其中包括2只以生物医药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基金——华泰金斯瑞基金和海南启申一号基金。
2023年10月,洋河股份又参与设立了10月18日,宿迁华泰产发基金,基金将重点投资新科技、新经济、大健康、大消费等领域的创新型、科技型企业。
以上多只基金中,今世缘也出资1.5亿元投资了华泰金斯瑞基金。此外,早在2019年,洋河股份和今世缘还分别出资1.2亿元、1.5亿元投资了紫金弘云基金。
从成效来看,酒企参与生物医药投资已收获颇丰。
以两家酒企“组团”投资的紫金弘云基金为例,该基金已投资了弈柯莱生物、宽岳骨科、恒宇医疗、吉因加等27家生物医药企业。
今世缘在更早的时间里参投的南京华泰大健康基金则已投资先声诊断、心擎医疗、巨翊科技等20家公司,其中华人健康、漱玉平民、荣昌生物已实现IPO。
纵观酒类行业,目前已上市的20多家白酒公司中,设立基金投资生物医药虽然还不算普遍现象,但企业一旦布局,就开始“动真格”,投入资金量大、并与专业投资机构深度合作。
白酒企业为何投资生物医药?
白酒企业为何要将生物医药作为重点投资领域?
一个显著的现象是,这些酒企所投资的企业中,多次出现合成生物学及相关技术公司的身影,如弈柯莱生物、百斯杰生物、星赛生物等。
合成生物学是近年来热门的细分领域,可应用于生物医药、农业与食品、能源环保、化妆品等多个领域。
2024年,茅台在公司科技创新工作会上提到,未来发展要围绕茅台在物质科学、生物科学、生命科学等的创新链,加速发展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要把以合成生物学为技术重心的生物经济,作为茅台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加强对生命科学等创新链的研究,加快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布局。
白酒是多菌种发酵,白酒的生产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科技革命影响,国际前沿领域中的合成生物学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颠覆性技术。从长远看,合成生物学的发展有助于加深对微生物的认识,提升对微生物菌群控制力,破解传统发酵过程中由微生物导致的生产不稳定因素。
从短期来看,被投资的公司甚至可以直接与投资方形成战略或业务协作。
星赛生物总经理洪铉哲告诉动脉网,早在2020年,茅台集团与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中心就有合作,进行堆积发酵阶段微生物指标检测的项目研发。此外,茅台作为应用开发与示范课题的负责单位,参与了星赛生物主持的2022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项目,共同推进固态发酵过程中单细胞拉曼技术的应用,探索白酒酿造工艺的科技创新。
“基于近几年与茅台集团的深度合作,茅台基金公司注意到了我们,并对我们进行了战略投资。”洪铉哲称。
另一个现象是,近年来随着酒饮类产品供给增长、消费观念多元化,酒企也面临“内卷”现状。作为头部中的头部,部分上市公司加速多元化拓展,除了通过保健酒等产品布局大健康领域之外,还通过股权投资涉足生物医药及其他多种产业。通过股权投资,酒企希望找到新的增长点。
茅台之所以设置招华基金、金石基金和科创基金,其主要目的也是借助专业投资机构优势,提升资金收益率。“茅台基金之所以投资我们,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与茅台的合作,另一方面也是看中了我们的技术所拥有的广阔应用前景。”洪铉哲表示,公司将聚焦生物智造行业、合成生物学、微生物组探测、生物医药和细胞治疗等领域,加速技术与产品的产业应用。
再看洋河股份、今世缘参与投资的企业,除了前文提到的合成生物学之外,还涉及抗体药物、小核酸药、高值耗材、医药零售、消费医疗等细分领域;多样化投资有助于为投资者发现*的增长机会。
千亿级收入的精打细算
当然,从营收和利润角度看,白酒龙头企业创造的业绩仍是许多企业望尘莫及的。
据年报披露,2023年,茅台收入1505.6亿元,净利润747.34亿元;泸州老窖收入302.33亿元,净利润132.46元;洋河股份也分别实现了数百亿的营收和百亿级的利润。
即使营收和利润丰厚,但酒企在股权投资时对GP的选择仍然坚持一定标准。
以泸州老窖集团直接出资的母基金“泸州璞信基金”为例,据企查查数据,该基金与30多家投资机构合作设立了子基金,其中与高信资本合作8次,与鼎兴量子合作6次,与朝希资本、遂真投资分别合作4次。
由于泸州老窖布局股权投资已有多年,也因此广泛与市场化投资机构开展合作。上述几家机构包括专注于半导体、先进制造及新能源等硬科技领域的专业投资机构,遂真投资则是浙大校友投资平台,运用浙大系的资源网络,投资人工智能、医疗医药等领域。
而茅台设立的新基金分别与招商局资本、金石投资合作,洋河股份、今世缘则多次与华泰紫金合作,均是背靠地方国企或央企的知名投资机构。
从这些已有的公开数据来看,酒企或以“稳”为重,选择与国资背景的GP合作;或以“专”为重,与细分领域的专业投资机构合作。无论是哪种,都体现出企业对资金的精打细算。
不过,由于生物医药投资本身具有长周期的特性,商业化过程中市场局面还受政策因素直接影响,近两年来行业投资整体放缓。一方面,行业需要酒企这类“不差钱”的产业方给予更多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酒企需要包括生物医药在内的众多硬科技行业铺路,让更长远的未来走得更远。未来,二者的结合会产生哪些反应?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